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 >  商业资讯  > 正文
昼伏夜出的“钢轨医生” 环球报道
来源:合肥在线-江淮晨报     时间:2023-01-18 12:15:20


(相关资料图)

春运期间,旅客列车增加,行车密度大,钢轨更容易发生伤损。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南京桥工段里,有这么一群被称为钢轨“医生”的人,他们昼伏夜出,每天一寸一寸,一步一步地丈量铁路的行车安全,为钢轨进行“B超体检”,常被成为“钢轨医生”。

1月15日22时许,此时滁州最低气温已经达到零下5摄氏度。南京桥工段蚌埠探伤车间滁州探伤工区副工长宋希刚和6名职工准时到达工区,有序地进行钢轨探伤作业前的各项准备工作。

宋希刚是一名铁三代,爷爷、奶奶、父亲都是铁路职工,1996年从事钢轨探伤工作,至今已有27个年头,业务技术过硬,是一名探伤技师,经他检测的钢轨每一寸,从未发生过任何责任漏检。

“16日凌晨,利用4个小时天窗作业时间,对京沪高铁滁州站上下行K966.008至K964.041的线路进行探伤检查。”1月16日零时30分,天窗作业命令准点下达。大伙抬着装满水的探伤仪器上线路开始探伤作业。

“一台钢轨探伤仪器装满水有70多斤重,另外加挂一个20斤重的备用水桶,两人抬起略显吃力。严寒天气下探伤作业,为防止钢轨面结冰,我们在水中加入一定比例的防冻液。”宋希刚经验丰富,探伤时,需要加大水量,不断调整仪器的灵敏度,还要适时调整探头位置,发现可以波形要回拉辨认,双机复核,共同会诊,还要进行镜照、眼看、尺量、手持探头校对。

高铁线路上无遮挡,凛冽寒风把大伙的耳朵、脸颊、手吹得通红,有点发麻,有的职工都被冻出冻疮。作业进行中,探伤仪发出的“滴滴”蜂鸣声,在寂静的寒夜中显得格外悦耳。

“宋工长,发现可疑波形。”青工靳雨大声招呼着,宋希刚闻声快速赶到,先是接过仪器一边慢慢来回移动,一边仔细观察波形显示。老职工郑少康、马涛也来参加“会诊”。钢尺定位、镜子照看、手指触摸等动作一气呵成,不是伤波!大伙一致判定。可疑波形排除,大家继续推着仪器在寒夜里前行。

“任何可疑波形,我们都不会轻易放过,必须做到既不漏检,又不误判,有时一处可疑波形校对需耗时二十多分钟,会感到腿酸腰疼。”宋希刚表示,不少同事都患有腰间盘突出病,冬季作业时都会在腰部贴上个暖宝宝或是围条防护腰带,既可以御寒,又可以缓解腰疼。

合肥通客户端-合报全媒体记者 余佼佼通讯员 何兵

标签: 昼伏夜出

相关新闻

X 关闭

X 关闭

精彩推荐